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也有用香的礼节和规范。在《礼记》中记载:衿缨,皆佩容臭(xiù)。容臭,就是现代所说的香包。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女子用五线制成的饰物戴在头上,到了南北朝时期,就发展为香袋,到了唐代,出现了装有香料的香球。“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囊一经出现,便成为恋人们凝结情思,为表衷情相互赠送的定情信物。中国也有不少民族用赠香囊来表示爱慕之情。香囊作为一种情爱的象征物,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传统。
用美玉雕镂成的香囊,是中国传统上非常有特色的一种奢侈品,更是水平极高的工艺品。古代诗人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中有两句“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便描写了盛装丽人香气袭人的场景。现如今香囊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香囊所承载的文化却是源远流长,不仅载情,藏趣更是盎然。

翡翠花囊 清 故宫博物院藏
翠质绿色,局部色较深。香囊扇形,似盒,可扣合,用于贮存香料。两面镂雕锦纹地及双鱼。香囊两端均附有珊瑚珠。穗由珊瑚米珠串成,穗下系翠坠角。 香囊用以佩挂于身,内储香料,香气自孔溢出,淡者清逸,浓者宜人。清宫所遗翠香囊,其内尚有旧时所用之花,虽已枯萎,依然可见昔日之秀美。
_0clj.jpg)
清 青玉镂雕双鱼花囊
故宫博物院藏
_c7h1.jpg)
清白玉镂雕荷包式花囊
故宫博物院藏
_4v6r.jpg)
清 白玉透雕梅鹤山水人物纹花囊
故宫博物院藏
_8qyl.jpg)
清 白玉透雕四仙莲座图花囊
故宫博物院藏
_gmvb.jpg)
清 白玉透雕鹿人物图圆花囊
故宫博物院藏
_tv0f.jpg)
清 青玉透雕梅花纹花囊
故宫博物院藏
_lm09.jpg)
清 青玉透雕花囊
故宫博物院藏
_xwzy.jpg)
清 白玉透雕双鸟花卉图圆花囊
故宫博物院藏
_k7ut.jpg)
清乾隆 白玉透雕山水人物图方形花囊
故宫博物院藏
_9qth.jpg)
清宫旧藏 翡翠花囊
_bn6v.jpg)
清 白玉花鸟纹花囊
故宫博物院藏
_igak.jpg)
清 碧玉镂雕石榴式香囊
故宫博物院藏
_9tv8.jpg)
青玉勾莲纹镂空玉香囊
首都博物馆藏
_6ay9.jpg)
清 碧玉镂雕花卉荷包形香囊
故宫博物院藏
_7zsv.jpg)
清中期 玉镂雕山水人物香囊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_dpt8.jpg)
清 碧玉透花荷叶香囊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_jq62.jpg)
清代碧玉香囊
苏州博物馆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碧玉透花荷叶香囊和苏州博物馆藏的碧玉香囊,结构方式完全相同,造型、纹饰也大体一致,尤其醒目的是,两扇囊袋上雕镂出道道瓜棱纹,一样形成瓜体的形象;罩盖则处理成倒覆的瓜叶,叶面上浮雕出瓜花与瓜蔓的纹样。看来,采用同一题材、结构的碧玉质组合串索式瓜形香囊,作为清代玉工中的高档精品,即使不可能流行到泛滥,但在上层社会中也并非极其稀罕之物。
_gpvn.jpg)
旧玉福寿香囊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_3vgj.jpg)
镂雕玉香囊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镂雕是中国治玉工艺中的传统技法,所谓镂雕是指在一块玉料上进行多次穿插透雕,或由余留的实体部分组成图案,或由雕出的空白部分组成图案,虚实相衬地突出玉器主体纹饰或造型轮廓,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镂雕技法制成的玉器作品在新石期时代即已出现,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镂雕工艺也不断发扬光大。
如今,香囊虽然作为一种装饰,或悬于颈,或挂于包,或点缀于车,用法与古人不同,多半也只是为了美观。但旧时的情怀不曾遥远。香囊之上,镂刻着春光。香囊之中,紧扣着芬芳。悠悠古韵,久处不厌,唯有玉香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