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都斯坦玉器其实就是回教玉器或伊斯兰玉器。痕都斯坦玉器在清朝的宫廷中是非常名贵而特别的一种,精美绝伦。痕都斯坦本为清代对北印度的称谓,而痕都斯坦玉器则泛称宫中所藏中亚等地区的玉器。
中国古代玉器自新石器时代经过上万年的发展进步,至清朝达到顶峰,特别是乾隆期间,经济文化得到全面的恢复和发展,玉器的制作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乾隆时除了制作中国传统玉器外,还引进和仿制了外域的玉质艺术品,其中最著名的是痕都斯坦玉。
茛苕叶纹长流执壶
茛苕叶纹烛台
最早进入清宫廷的莫卧儿王朝玉器
双柄碗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印度 花耳六曲杯
镶金嵌玉石执壶
痕都斯坦是指建立于1526—1858年的莫卧儿帝国。其疆域包括今日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及阿富汗东部,亦有“温都斯坦”、“痕奴斯坦”等译名。后来乾隆皇帝按照藏语及回语发音,亲自考证,确定译作“痕都斯坦”。痕都斯坦玉器,颇为清代宫廷所重,乾隆帝曾多次作诗赞誉,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也有记载 “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为第一”,可见其在清代玉器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痕都斯坦玉匠喜用纯色的玉材雕琢,即一器一色,尤多选用白玉或青白玉,透明晶莹。这与中国传统玉器的留玉皮或杂色玉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地人相信玉做的食具可以避毒,故一般多为实用的碗、杯、洗、盘、壶等饮食器皿,不见中国玉器中常见的礼玉和佩玉。这些玉器的装饰很有当地文化特点,有些在器壁上镶嵌金、银细丝及红、绿、黄、蓝等各色宝石或玻璃;花纹装饰多为植物花叶,以莨苕、西番莲和铁线莲为主;用异色宝石嵌现动物眼睛等。除了这些装饰手法,还采用水磨技术,胎体透薄,有“西昆玉工巧无比,水磨磨玉薄如纸”之说。
印度 扇贝式盘
印度 贴金花有盖圆碗
印度 贴金花圆碗
印度 椭圆形碗
印度 嵌金丝宝石花瓣盘
印度 花式盘
印度 花口双柄盘
印度 花口单柄带盖
印度 镂空花八角形碗
印度 叶式杯
羊首剑柄 典型的莫卧儿王朝制品
青玉御题诗菊瓣碗
内刻诗句 署“詠痕都斯坦古玉碗,乾隆乙未御制”款
嵌玉花八角形盒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嵌宝石瓶
青玉嵌金缠枝花纹瓶
青玉墨瓶笔室 乾隆皇帝赋诗
莫卧儿王朝 短剑柄
白玉圆盒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蒙兀(qi)儿帝国 嵌金丝宝石短剑柄
莫卧儿王朝 嵌宝石短剑柄
玉嵌宝石花柄匕首
青玉羊首柄匕首
玉雕花柄匕首
御用刀刀箱
鄂图曼帝国 叶纹烛台
鄂图曼帝国 S双柄碗
西亚或鄂图曼帝国 园片形单柄盖碗
清乾隆时,内务府设立了专门仿制痕都斯坦玉的作坊,苏州的专诸坊也有仿制。这些“西番作”玉器并没有亦步亦趋地复制痕都斯坦玉,而是吸取其造型别致、花纹流畅、胎体透薄的优点,结合中国工艺的传统方法,创造出带有西番风格的玉器。这些中西结合的玉器直接影响了中国玉器的制作风格,近现代玉器炉瓶大多造型是中式的,而装饰纹样是西式的,犹如中西结合的民国家具,正说明了痕都斯坦玉的影响力。
青玉薄胎雕花双耳熏炉 清宫仿制
青玉花耳活环熏炉 清宫仿制
羊头瓜瓣杯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单柄瓜式水盛
单柄菊式水盛
花式双柄香炉
葫芦式水盛
羊头水盛
新中国成立之前,故宫博物院原藏的痕都斯坦玉器同其它一些古典艺术品被运往台湾,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虽如今,已甚少见之痕都斯坦玉,但在玉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也曾是绚烂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