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10:00-17:00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华威南路6号天雅古玩城919

服务热线

010-52091293

010-52091157

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分会

NEWS CENTER

当前位置:
玉蝉丨羽化重生 “蝉”意盎然
来源: | 作者: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 | 发布时间: 2018-06-28 | 2337 次浏览 | 分享到:
      玉蝉,自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称作含蝉,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复活。把蝉佩干身上则表示高洁。所以玉蝉既是生人的佩饰,也是死者的葬玉。



商晚期玉蝉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代玉蝉中还有体型双翼较短的形式,如河北藁城台西和山东滕州前掌大出土的玉蝉,尾部较尖,翅收于尾部,整器近三角形。新干大洋洲出土的玉蝉头与身分界明显,短翅只及腹部的一半。这些情况表明当时的玉蝉在各地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


汉 佩蝉 出土徐州狮子山楚王陵


含蝉 出土陶家山汉墓
       古代含在死者口中的葬玉,因多刻为蝉形,故名“玉蝉”。据徐广称:“蝉,取其清高,饮露不食,”《史记屈原传》:“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污垢。”《说文》:“蜕,蛇蝉所解皮也。”是知,玉含作蝉形,似是借蝉的生理习性赋予死者特定的意义,意即人死后,不食和饮露,脱胎于浊秽污垢之外,不沾污泥浊水,这是战国以来死者含玉蝉的用意。


汉代玉琀蝉 安徽省文物局


史前石家河文化玉蝉 荆州博物馆藏

石家河文化玉蝉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玉蝉一般可分为三种:一、冠蝉,用于帽饰,无穿眼;二、佩蝉,顶端有对穿眼;三、含蝉,在死者口中压舌,刀法简单,没有穿眼。 

       蝉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是纯洁、清高、通灵的象征。蝉栖于高枝,饮甘露而生,出淤泥而不染。玉蝉作为高贵的礼器,大多数作为主人身份的象征,佩带于身,或饰在冠上,既能代表身份,又可显示清雅高尚。除佩蝉和冠蝉之外,还有一种唅蝉。古人认为蝉能蜕化不死,人死则如同蝉变成蛹,来年又可复生,所以死后在口中含蝉,期望自己像蝉一样蜕化再生。因而玉蝉自古以来都是玉雕的重要题材之一。

       佩蝉、冠蝉和含蝉的区别在于,佩蝉在头部有对钻成“V”开的象鼻眼,或顶端有的对穿,用以穿系,便于佩带;冠蝉则于腹部穿眼,眼形有直穿眼也有象鼻眼,可以穿线固定在帽子上;至于含蝉就不需要穿什么洞眼了。汉代玉蝉根据头部的特点可分为平头型和圆头型两类,平头型以西汉早期为多,圆头型多见于东汉,延续使用至魏晋时期。西汉玉蝉继承了战国时期的雕刻技法,布局合理,刀法生动简练,刚劲有力,刀刀见锋。线条以直线为多,有的虽呈弧线,但有两条上下交锋成“八”字形,双翼更为明显,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汉八刀”。


汉代玉蝉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汉代玉蝉 新乡市博物馆


       西汉时玉器选材受到重视,白玉被大量使用。玉蝉呈中间厚、两边薄的斜坡状,与战国时期相比,显得薄而大。玉蝉线条纤秀,尖端锋芒锐利,边缘如刀切。翼中线两边以推磨技法形成的中线自然挺直,被称作阳纹线,这就是蝉纹最精致之处。中线两边推磨出来的坡度,光洁、平整、润滑,蝉尾部的横线表达的是具有伸缩功能的皮纹。有的玉蝉颈下以单折法深挖,外沿轮廓线整齐完整,斜坡光洁平整,没有波浪痕迹。

       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审美意识的变化,玉蝉的形制和制作工艺也有所变化。

       东晋的玉蝉躯体中间厚,两边薄,有明显的弧度,边沿棱角不见锋,双眼浑圆,尾端稍呈圆形,但有时也很尖;明代的玉蝉以青玉为多,且做工粗糙,头型较小,双翼略宽,向两边扩张。尾部稍呈浑圆,不像汉代玉蝉那样有扎手感;清代玉蝉的材料以白玉为多,纹饰细致,造型逼真。在雕刻技法上阴阳两线相结合,双翼的脉纹有高低不平的感觉。清乾隆以后,玉蝉的制作比较粗劣,玉质不讲究,雕刻的线条深且宽,弯度比较大,有崩裂现象和毛道。

       而现代仿品大多为青玉质地,有较多褐色的沁痕,玉质较新,沁色大多为人工染色,也有用杂玉仿制的,但仿品整体造型生硬呆板,纹饰线条缺少力度。眼、嘴、翅等刻画粗糙,线条不流畅不自然,刻工大多为现代工艺。



汉玉蝉 大英博物馆藏

西周 玉蝉 陕西博物馆馆藏

汉代玉蝉 上海博物馆藏


       玉蝉的使用历史较长,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遗址中都有发现,其后至汉代的各个时期,蝉都是玉质作品中的重要题材。玉蝉的用途主要有两项,一为佩饰,流行于商之前。汉代玉蝉多为逝者口中的含玉,称为“琀”。在逝者口中置玉是古代的一种入葬习俗。战国早期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玉琀为一组小牲畜,汉代墓葬中出土了较多的玉蝉,其上多无穿绳挂系之孔,用蝉作琀有祝愿逝者蜕变再生之意。
新闻中心丨NEWS